又《宣明方》曰:燥干者,金肺之本,肺藏气,以血液内损,气虚感风,则皴揭。答曰:吐蛔之症,生于湿热,化于厥阴。
答曰:此血虚不能养筋,筋燥故也。此则无故而发,现于阳明地界,故知其元阴不足于胃之上络,胃中之火,得以袭之也。
所以面现青黑,阴气太盛,逼出元阳,故闭目觉飘扬无依。自王太仆以内格呕逆,食不得入,是有火也。
然亦有积久而后发者,元气之厚也;有一损而即发者,元气之薄也。 若肥盛者,则间有之,亦是形盛气衰而如此耳。
盖烦出于心,躁①出于肾,仲景所以列于少阴也。 余谓凡治一切阴虚、阳虚,务在中宫上用力。
软数虚弦不静者,乃风驰水逝之象也。通宜犀角地黄汤合调胃承气汤下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