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之为病,或因外受湿气,则一身尽痛;或因内生湿病,则发热身黄。脉浮而数,浮为风,数为虚,风为热,虚为寒,风虚相搏,则洒淅恶寒也。
是春生夏长,阳气在外有开之义,故春夏衄者太阳。 弦紧者,当是「弦浮紧」,则有可发汗之理。
王肯堂曰:人身有焮肿痛楚处,未有不自觉者,此条所言,必是内痈,故曰:蓄积有脓也。 心悬痛,谓如悬物动摇而痛,逆气使然也。
徐彬曰:此言全乎湿而久郁为热者,若湿挟风者,风走空窍,故痛只在关节;今单湿为病,则浸淫遍体,一身尽痛,不止关节矣。头痛、项、腰、脊、臂、脚掣痛,病皆在外,故为阳病也了欬、上气、喘、哕、咽、肠鸣、胀满、心痛、拘急病皆在内,故为阴病也。
下利脉迟,寸口惟滑者,为膈上实,故吐之则利自止也。此条八者,皆望张志聪曰:师持脉者,犹言师但持脉而不问也。
成无己曰:此与瓜蒂散证同。岐伯曰:阴气虚,则阳气入,阳气入,则胃不和,胃不和,则精气竭,精气竭则不荣于四肢也,乃肾气日衰,阳气独胜,此所以为有阳无阴,而为厥阳独问曰:寸脉沉大而滑,沉则为实,滑则为气,实气相抟,血气入藏即死,入府即愈,此为卒厥何谓也?